上海市质量认证办理: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3615号海博大楼501-503室

联系:汪经理

电话:021-56405778

手机:13901914577

邮箱:31647134@qq.com

子公司
ISO14000内审员培训教程1.5

ISO14001:1996和ISO14001:2004的比较

1、标准名称的变化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这一修改是为了和ISO9001:2000取得一致
2、体系要素的变化
目标和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合并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从监视和测量中分解出来
在提法上的变化
4.3规划(策划)
4.3.1环境因素
4.3.2法律和其他要求
4.3.3目标和指标
4.3.4环境管理方案
4.3规划(策划)
4.3.1环境因素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4.4实施与运行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4.4.3信息交流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4.4.5文件控制
4.4.6运行控制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强调能力)
4.4.3信息交流
4.4.4文件
4.4.5文件控制
4.4.6运行控制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监测和测量
4.5.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5.3记录
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4.5检查
4.5.1监视和测量
4.5.2合规性评价(其它要求)
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5.4记录
4.5.5内部审核
4.6管理评审
附录
附录A(提示的附录)规范使用指南
附录B(提示的附录)GB/T24001与GB/T19001之间的联系
附录C(提示的附录)文献
4.6管理评审
附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
附录B(资料性附录)GB/T24001与GB/T
19001之间的联系
文献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 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 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相继制定,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价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 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和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纳入组织整体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 实施。
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 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展示 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 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和实施方针与目标。本标准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 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 可供组织制定其环境方针,规定一系列目标和过程,以实现方针的承诺,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环境表现(行为),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的总 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标准第二版的修订重点是更加明确地表述第一版的内容;同时对GB/T19001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以加强两标准的兼容性,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附录A和正文第4章的相关条目采用了对应的序号。如A.3.3对应4.3.3,其内容都是关于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论述,A.5.5和4.5.5的内容都是关于内部审核等。
另外,还在附录B中给出了GB/T24001-2005和GB/T19001-2000之间相近技术内容的对应关系。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 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 境管理体系。
本标准规定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它能够用于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它和用来为组织建立、实施或改进环 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区别。环境管理具有多方面内涵,包括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的内容。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 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见其他标准。
其他一些标准,特别是ISO/TC207制定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提供了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对其他标准的参阅仅用于获取信息。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2005。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EMS运行模式图
图1本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承诺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进行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EMS运行模式图
注:本标准基于被称为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的运行模式。关于PDCA的含意简要说明如下:
――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未包括纠正措施)
――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
许多组织通过由过程组成的体系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对运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称为过程管理。GB/T19001:2000提倡这种模式。
由于PDCA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因此这两种方式可以看作是兼容的。
图1本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的最优化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
本标准不拟涉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因素,因而不包含与之有关的要求,但它并不刻意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要素纳入整个管理体系,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与GB/T1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GB/T1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 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 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技术,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的最优化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环境管理体 系能够促使组织为实现环境目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考虑采用适用的最佳可行技术(软硬技术),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这些技术的成本效益。
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财务或风险等管理体系要求。但可以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进 行协调,或加以整合。组织可通过对现有管理体系做出修改,以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这里还要指出,对各种管理体系要素的应用,可能因不同的用 途和不同相关方而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体系文件的多少、所投入的资源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等。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
(207关注中小企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向外界展示符合性;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规范提供了提示性的指南。
对于本标准的任何应用,都应明确界定其范围。
注:为使用方便起见,“规范”部分和附录A中的条目采用了互相对应的序号,例如,4.3.3和A3.3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论述,4.5.4和A5.4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请感兴趣的一方(如顾客)予以确认;
3)寻求外部对它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本标准所规定的所有要求,都拟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它的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3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2环境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3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